经济与管理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双创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双创教育>>双创动态>>正文
 
硬件设施日益完善 博学园旅游再上台阶
2015-06-29 21:14 文/图 白宁 

“贺州博学园的旅游设施越来越完善了,以前来贺州博学园总得问不少人才能找到要去的一园二心三湖四馆,现在按照旅游指示牌去找,很快就能顺利找到目的地了。”李先生如是说。近日,不少来博学园的游客对博学园旅游设施的日益完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

一园二心三湖四馆  旅游指示牌清晰明了

贺州博学园位于四面环山、抱水而居的贺州市八步区,处于贺州市迎宾大道与桂梧二级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是贺州市地区唯一一家以人文文化和自然风光巧妙结合的旅游风景区,由于该景区终年对外开外,未对游客收取过任何费用,被称为“贺州市百姓乐园”。这个新升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校园主要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主要包括“一园二心三湖四馆”,即“一园”——翰林园;“二心”——大学生艺术中心和图文信息中心;“三湖”——爱莲湖、未名湖、小西湖;“四馆”——博物馆、科研探究馆、美术馆、校史馆。整个博学园在浓厚的文化气息充裕下,不失自然风光的典雅,各个景点相得映衬,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博学园风光。

贺州博学园第一园——翰林园。翰林园由共青林、桃花林、松树林及贺州学院教学楼主体建筑构成,形成“三林绕一楼”的风水格局。整个园区拥有中田大山楂、樟树等珍稀特色物种,榕树、金球树、棕榈、玉兰等20多个树种。极具美感和欣赏性的季节性粉色一角桃花林,亦是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瑶族文化一角下的松树林以贺州瑶族服饰、颜色为灵感进行创作的文化石、文化树,尽显贺州地方瑶族风情。

图文信息处理中心——贺州市第二图书馆。图文处理中心的建筑外观呈现阶梯状,中间为主楼,南楼与北楼相依在旁,大门前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铜像。其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是一个集语言文化中心、民族特色展厅、管理信息中心及现代高校图书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学术性机构。

大学生艺术中心——莘莘学子的才艺殿堂。大学生艺术中心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内设标准更衣室、化妆室、录音棚、制作室等,观舞台可同时容纳约700名观众。是一个集国际会议中心和表演中心为一体的艺术平台。在此曾举办过中央歌剧院歌剧经典音乐会、广西艺术学院中外经典合唱作品赏析音乐会以及贺州学院优秀教师、学生个人专场演出等大型活动。

博物馆——南岭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林汉涛艺术馆。“南岭族群文化博物馆”展厅展出南岭民族走廊多族群文化实物1500余件,其中内设族群简介区、族群契约文书典籍区、芦笙区、生产生活用具区、瑶传道教用品区、族群银饰服饰区、杖头木偶区、贺州瑶族织锦区、族群语言区等多样性族群文化展区;“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展厅为“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采集收藏的贺州宋代上寺钱监遗址出土的冶炼遗存物和钱币,同时还展出了贺州历代使用的各种不同材质与形态的钱币。“林汉涛艺术馆”主要展出著名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文史学者、我国南方焦墨山水画坛杰出代表林汉涛先生捐赠给我校的以贺州题材写生创作的艺术作品。

以爱名湖为中心,前搭未名湖和小西湖,纤纤柳枝、花草树木、假山、石栏围绕爱莲湖、亦有莲花、水葫芦、藻类、鱼等水生植物置于未名湖中。湖面波光粼粼,小鱼嬉戏,亭子假山、花草树木与湖中倒影相映万趣、相得益彰,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工景致浑然一体,尽显A级景区魅力风光。周绕校史馆、美术馆、科学探究馆,形成环形外包式景观组合,一眼望去,层叠有致,错落典雅。

近年,为响应贺州市大力提倡文化生活的号召,博学园在本地居民自觉来此参观博物馆的基础上,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各大高校开展合作,邀请更多人员对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更好的宣传介绍博物馆所珍藏的物品和普及本地文化。博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深得婚庆者的喜爱,是新人和婚庆公司绝佳的摄影取景之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和博学园一起见证了一个个的幸福画面。大学生艺术中心、多功能厅、科技信息数字演播厅等举办的校内外知识竞赛、联欢、歌舞表演、演讲朗诵、贺江论坛等大型文体节目层出不穷,活动形式多样。

贺州博学园以贺州学院为依托,推出“一园二心三湖四馆”的人文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特色风景区观赏地,突出生态平衡的特点,以和谐为宗旨,合理开发,合理经营和管理,杜绝恶性开发方式,为贺州市市民及区内外来贺州市学习旅游的广大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学习、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2014年底以来,博学园在景区全面开展景区绿化、亮化高标准建设,一园二心三湖四馆景点挖掘内涵并重新布展,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改造等景观提质工程,大大提升了景区基础设施水平。与此同时贺州学院更加重视对博学园旅游形象的展示,在博学园主要入口、主干道、景点区域等多处设立旅游指示牌,以方便来博学园游客。在大门入口右侧,后门附近分别设立了一块大型博学园导览图指示牌,并统一为灰白色底色、黑色字体,其上标注相对设立点景点名称以及博学园简介。在相关景点还设有“旅客服务中心”等提示文字。景区先后建设多处电子监控设备,实现景区安全智能管控,全面提升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博学园在主要入口、交通干道、景点区域等多处已设立旅游指示牌,为来博学园游客提供了清晰的交通导向。随着博学园框架的不断拉大,建设单位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完善旅游指示牌,提升博学园旅游新形象。

景区设施越来越完善  产学研融合如火如荼

去年以来,贺州学院加大了对博学园旅游景区的监管力度,通过不断的检查督促,使得景区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努力服务游客。

目前,博学园景区正在全面建设贺州博学园第一园——翰林园工程、博物馆——南岭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林汉涛艺术馆等休闲、文化工程;还将对景区内以爱名湖为中心,前搭未名湖和小西湖的三湖进行改造;在大学生艺术中心、多功能厅建设集展览、笔会交流、接待会客、贺江论坛等于一体的交流中心。景区在更新、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等的同时,也将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发展。

贺州学院在申报国家A级景区中,配合学校的办学定位,适应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转型发展的需要。贺州博学园通过打造景观化、智能化的校园,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景区与校园结合,将能更好地充分发挥贺州学院教学实训资源,将现代校园风格与旅游景观特色结合,文化教育和园林休闲融合一体,产教融合发展,对贺州学院的转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景区有望成“教学实习基地” 助力博学园旅游发展

如今,贺州博学园获评后,像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景区就可完成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也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景区的慢慢过度经营开放,也将会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贺州学院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民间木雕工艺馆、博学园景区等其接待和导游人员、讲解员多是由大学生组成,其现在开发的部分旅游项目也有大学生参与。今后,学校将推动校园和景区的融合互动,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互动,探索建立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或将成为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助力博学园旅游发展。

景区成“教学实习基地”后,在旅游人才培训、人才交流、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为贺州学院乃至区内外高校大学生将打造一个优质的旅游实习平台。另一方面也对景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注入了新鲜活力,丰富了景区人才,并将在宣传推介、市场开拓等方面努力,有望与贺州市各旅游景区采取合作,更好的促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贺州学院大学生依托博学园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旅游行业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简言之,贺州博学园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平台,为破解教育和产业融合难题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尝试,不管是对于学校自身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以及长远的建设,还是对于贺州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或许都多有助益。在已经建成的美丽校园的基础上,贺州学院更应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展现出贺州学院高校校园独特的文化与景观魅力和贺州学院师生的风采,不断塑造、打造出属于贺州学院的人文底蕴和大学品牌。在市委、市政府建设旅游名城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必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体验到博学园这座旅游高校不一样的感觉,博学园旅游的发展也必将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